Discover深见|深度报道,真知灼见“药品共享”提供了建构新型邻里关系的契机 | 时评
“药品共享”提供了建构新型邻里关系的契机 | 时评

“药品共享”提供了建构新型邻里关系的契机 | 时评

Update: 2022-12-18
Share

Description

文/杨朝清

“谁家有复方鲜竹沥啊?”在北京市丰台区和义街道居民微信群里,一条求助信息发出后,很快有了回应:“我有!”“需要您来门口拿”……邻居们将药品放在门口、楼道里,一盒盒药品通过无接触式共享。此外,还有居民主动将自家药品分享在群里,免费送给有需要的居民。

在不少城市和小区里,“药品共享”正在上演。面对感冒退烧药的暂时短缺,既需要公共部门积极筹措药品货源,也离不开民间救济的“药品共享”。虽然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有些药品或许并不算很值钱,但对于那些亟需药品却又买不到的居民来说,“药品共享”犹如雪中送炭,不仅解了燃眉之急,也让他们心里多一些慰藉与温暖。

不论是家里的药吃完了,还是没有提前储备药物,抑或家人不在身边,那些需要药物的家庭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对药物却有着直接而强烈的渴求。面对邻居“等不及”“伤不起”的用药需求,许多人没有麻木冷漠地视而不见,而是主动伸出援手。将药品放在自己家门口、送到双方约定的地方、直接送药上门,虽然“药品共享”的具体呈现方式有所不同,但共克时艰、守望相助的价值内核却是一样的。

病毒无情,人可以有为。“药品共享”超越了狭隘的功利与算计,彰显了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刚好你需要,刚好我有”,传统道德中的与人为善也好,现代话语里的共同体意识也罢,让互济互助、抱团取暖的“药品共享”成为一幕幕温暖的场景。药品、蔬菜、饭菜等物品,只是传递关心关切的载体,它见证了疫情下邻里关系的改变与优化。

《周礼》里说:“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在传统的熟人社会,有“远亲不如近邻”一说,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健全了社会支持系统,但在现代的陌生人社会,邻里之间通常缺乏交集。通过“药物共享”,哪怕没有直接的面对面接触,也增强了邻里互动,让人们感受到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的美好。

只要心存善意,利他行为随时随地都可能上演。用以心换心、守望相助的共同体意识来传递善意和温暖,陌生人社会将会被重新定义,“药品共享”只是一个缩影。

疫情有穷时,牵挂无尽处。疫情最终有消散的一天,美好的邻里关系却永远不会过时。“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原子;美好的邻里关系有助于健全社会支持系统,让需要帮助的人们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得到帮助。更进一步说,美好的邻里关系不会从天而降,坐而论道不可行,坐享其成更不可能,而是需要更多行动者,“药品共享”就是一个建构新型邻里关系的契机。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傅铭途 姜雪媛

校对 | 周勇

Comments 
In Channel
loading
00:00
00:00
1.0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药品共享”提供了建构新型邻里关系的契机 | 时评

“药品共享”提供了建构新型邻里关系的契机 | 时评

We and our partners use cookies to personalize your experience, to show you ads based on your interests, and for measurement and analytics purposes. By using our website and our services,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 as described in our Cookie Policy.